
INDEX
中華民國
2020.05.20 “台灣不需要過度強大的執政巨獸,需要一個堅實有利的在野黨”
2020.03.04 “國民黨改 造主路 線:1.捍衛中華民國 2.青年育才 3.勤政親民”
2019.10.25 “國民黨的歷史責任:正義價值、革命理想、民主自由的中華民國”
2019.10.09 “追求民主自由、公平正義的價值理念—慶祝雙十”
2019.09.06 “我們都是台灣人都愛中華民國”
2019.08.23 “尊重軍人、投資軍人、培養人才”
2019.05.16 “愛台灣,也愛中華民國! ”
2019.04.06 “面對歷史無需意識形態作祟”
2019.04.05 “用和解重生縫合台灣歷史傷痕”
2019.03.28 “和平是台灣掙脫困局的路徑”
2019.03.05 “國家穩定不能成為政治籌碼”
2019.01.06 “這塊土地不分藍綠”
2020.05.20

“台灣不需要過度強大的執政巨獸,需要一個堅實有利的在野黨”
今天是 520 中華民國第十五任總統暨副總統就職典禮,我首先要祝福蔡英文總統,第二任期能順利展開。
台灣人民在 2020 年大選賦予蔡英文 Tsai Ing-wen 總統支持,未來四年執政黨必須帶領國家前進,沒有再次倒退的空間,完全執政就必須完全負責。
今天,許多議題面臨空前挑戰—民主法治、經濟發展、青年 低薪、高齡長照、性別平等;政府在重視先進議題之外,必須兼顧各面向國政,打造一個更好的台灣。
真正的民主社會,不需要過度強大的執政巨獸;真正的民主,需要會傾聽民意、足夠謙卑的執政黨,以及一個堅實有力的在野黨監督。
作為在野黨的一員,我們將深切承擔自己的責任—走訪台灣各地,為不同縣市、不同世代、不同領域的人民持續發聲,針對國政民生提出誠摯建言。
我們共同努力,祝福台灣,中華民國加油!
#留言歡迎分享照片 #台灣的未來
2020.03.04

“國民黨改造主路線: 1.捍衛中華民國 2.青年育才 3.勤政親民 ”
經國先生近五十年前的一次低調光顧,讓賣了一輩子西瓜的許阿伯終生難忘。親民愛民,為農民解決當時農民使用的拼裝車合法問題,讓當地老農民感念地稱當年開的是 「經國牌」農用拼裝車。
走過半世紀,國民黨後人們似乎忘了經國先生一生為中華民國、為台灣付出的幾項堅持。這些都是我們自我改造必須要做的。
經國先生一生堅持民主自由的立場,捍衛中華民國、親美反共是最基本的路線;經國先生培育了大量優秀年輕人才為國所用,奠定了台灣經濟奇蹟的基礎;經國先生的清廉、勤政、愛民更是至今不分藍綠對他的最高評價。
國民黨要改革,至少要記住經國先生的幾項堅持,自我改造、加速改革,才有未來!
2019.10.25


“國民黨的歷史責任:正義價值、革命理想、民主自由的中華民國”
【 國民黨的歷史責任 】
昨天,首度拜訪檳城的孫中山紀念館。1905年,同盟會在東京成立不久,國父就是在這會見僑領,發表演說,爭取南洋僑界對故鄉革命事業的支持。
五年後的11月13日,孫中山在檳城柑仔園召開著名的「庇能會議」(庇能是檳城 Pinang的舊稱),決議發動第二次廣州起義,並以檳城開始向全球僑界募款。隔年廣州黃花崗的犧牲,替十月武昌起義的成功鋪下遠因。
這是百多年前的歷史,但這也是國民黨的根—早從興中會、同盟會、中華革命黨的年代,國民黨前身的這些革命組織,從一開始就不只是中國「內部」的事,而是承載了從全球無數華人,對於在故鄉推動革新的熱切盼望,以及無私奉獻。
他們追求的,是在亞洲打造出第一個本於民權、追求均富的民主共和國,以扭轉當年西方殖民強權,主宰亞洲的政治秩序。國民黨的最初精神,帶著正義價值、革命理想,以及某種世界性格— 身為國民黨人,不能忘記這個原點。
國民黨現時作為一個立足台灣的政黨,必須更闡明自身價值,推動黨內再造,並推動政策創新回應時代挑戰,以爭取新世代台灣選民認同。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本黨先輩與全球華人世界的連結,曾得到的幫助,以及隨之而來的期待與責任。
今天是10月25日—1945年的今天,中華民國接收台灣,兩者的歷史軌跡開始交織。建國以來困於連年戰亂的中華民國,終於得以在台灣,從土地平權、基礎建設、產業發展,到社會福利制度等方方面面,逐步實踐民生經濟願景。台灣社會澎湃的民間力量,也推著過去的執政者,逐步落實因國共動峙而擱置的民主、自由、人權等憲法價值。台灣是中華民國的福地,是建國理想能逐步落實的根基。
上世紀初,孫總理曾走遍世界各地的華人社群,宣講革命理想,也撒下民主、自由、公平、人權的觀念種子。今天的國民黨,也應從台灣民主化、自由化,追求社會公平與人權保障的經驗,汲取智慧與教訓,並向全球持續闡明,這些理念如何在當代實踐。
在民主鬆動、威權主義回潮的當代,在政治算計遮蔽司法正義的此刻,這是特別重要的責任。
2019.10.09

“追求民主自由、公平正義的價值理念–慶祝雙十”
【慶祝雙十,我們到底在紀念什麼?】
彭楚藩、劉復基、楊宏勝這三個名字,不知道有誰記得?
1911年的10月10日清晨,彭劉楊三人被押到大清國湖廣總督府的東轅門外,斬首處決—三人都在前一 天起義事跡敗露後的大搜捕中落網;走到人生終點的這天,也才都二十多歲。
他們的死,迫使革命黨人提前在當晚發動兵變。兩天內,四千多人犧牲,攻下武漢三鎮,吹起辛亥革命的號角。隔年一月,中華民國正式成立;二月,溥儀頒布退位詔書。至此,大清分崩離析,更終結了自秦朝以來兩千多年的帝制。
今天我們慶祝雙十,不只是在紀念108年前中華民國的誕生,更是追緬那代人以生命拼搏的價值—追尋一種能落實民主自由、人權憲政,以及經濟機會平等的新秩序。從創建之始,「民國」就不只是一個新朝代,而是一種新典範;是對「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的夢。
然而一如所悉,這個夢追得艱辛。中華民國誕生後,前方等著的,是近四十年的戰亂。戰後遷台的國民政府又困於戰爭威脅,把憲法允諾的民主人權,再耽擱了四十多年。
對岸中共創建的政權也高舉「民主」招牌,但七十年來,仍維持著以黨領政的集權體制。連當年最早吸納西方思潮,給予國父孫中山先生觀念養分的香港,到今天,仍為了爭取基本的普選,承擔沈重代價。
2019 年的今天,目睹全球民主頓挫、經濟不均,我們 更能領略百多年前那份願景的艱難,與那一代革命者的前瞻勇氣。而回顧過往,也才能時刻自省;有那些理念還未落實?有哪些改革仍須努力?對比今昔,又有哪些觀念已不合時宜,需要創新?
明天你如果也參加國慶升旗,希望你能想起,這面旗幟代表的不只是中華民國,更是一份傳承百年,追求民主自由、公平正義的價值理念。
2019.09.06


“我們都是台灣⼈都愛中華民國”
【 我們都是台灣⼈都愛中華民國】
我是桃園鄉下長⼤的⼩孩,⽗親隨軍來台,隻身⼀⼈,是柯市長⼜中的「外省⼈」,母親是⼤溪梅鶴山莊的第七代;我的母語是台語,從⼩周邊的親戚長輩都只會講台語,我的太太,整個家族在台南發展了⼗幾代了。
我是什麼⼈?外省?本省?我的孩⼦呢?我哥哥的孫⼦們呢?⼩時候曾經問過阿公同樣的問題,阿公回答說:「當然是台灣⼈!」你可以說是第⼆代的台灣⼈,也可以說是我們林家第八代的孫⼦。
⾛過七⼗幾年了,我家都已經有第四代,台灣如果還有外省本省之分,是否代表「⽗權思維」仍然主導⼀切—為什麼只看爸爸、祖⽗、曾祖⽗,⽽不看媽 媽、阿嬤、阿祖︖
不是已經精省了,沒有省了,那來本省外省︖最多是 祖籍來⾃福建、廣東、浙江等地︔別忘了台灣還有新 住民來⾃越南、印尼、泰國等國。
⼆⼗⼀世紀的台灣,「沒有⼈應該討厭什麼⼈」。我 們的⾎液裡有著各種組合,我們都是台灣⼈,都愛我 們的中華民國。
2019.08.23



“尊重軍人、投資軍人、培養人才”
【 61 年了,國軍將士,謝謝你們 】
八二三砲戰61週年,我要對先烈致上最大的敬意。 這場戰役可以說是中華民國主權維護、台灣民主自由的分水嶺。我們應該靜靜緬懷,而非喧嘩造勢。 這些國軍將士,一輩子顛沛流離,為和平為理想不惜犧牲自己。當時在金門,一步不讓,保護我們所熱愛的中華民國。「有你們才有中華民國,有你們才有今天的台灣。」
除了緬懷過往,我一定要提醒所有的朋友,一定要想想國軍平時戰備的辛苦,以及他們留守前線,無法兼顧家庭的心聲。
我一再強調,務必全力提升國軍的尊嚴、軍人的士氣。除了「投資軍備」,還要「投資軍人」,特別是 投資軍人的教育,讓我們的弟兄從體能到智能,家庭到職涯發展,都能完善完好。
今天一整天,我前往位於紐約市郊的西點軍校(US Military Academy),沿途都是國旗海,愛國精神深深觸動我。
「尊重軍人、投資軍人、培養人才」我們一定要往這方向前進。
至今61年,國軍將士,謝謝你們。
2019.04.06

“面對歷史無需意識形態作祟”
我當總統,讓和解,成為台灣團結重生的力量。
昨天是清明節,也是先總統蔣公逝世四十四週年紀念日。我一早便到了慈湖陵寢向先總統蔣公致意,同時也到兩蔣文化園區。我認為,不論立場為何,都該給蔣公三個肯定,與給經國先生一個大大的感謝。
第一個肯定是光復台灣。台灣在清末甲午戰爭戰敗後的馬關條約被割讓給日本,接著展開了長達五十年的日本殖民統治,是蔣公領導中華民國八年抗戰,讓我們成為了二戰的戰勝國,也使日本把台灣歸還給中華民國。
第二個肯定是保衛台灣。國共內戰後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當時中共一直想要進一步赤化台灣,在民國三十八年發動了古寧頭戰役進攻金門,國軍陣亡了數千人才守下來;民國四十七年發生八二三炮戰,一日內金門落下了數萬發的砲彈,所幸國軍成功保衛,也才 有今天民主自由的台灣。
第三個肯定是建設台灣。台灣的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土地改革、發展輕工業基礎,都是在那個時代一步一 步完成。
而經國先生任內,推動十大建設、帶動台灣經濟起飛、宣布解嚴、奠定台灣民主化的基礎,時至今日經國先生都是台灣人民最懷念的總統,更是值得一個大大的感謝。
#潑漆砍銅像無助社會團結
去年的228紀念日,慈湖發生了一起令人遺憾的事情,一群獨派團體跑到先總統蔣公的靈柩前朝照片跟靈柩潑漆,今年也出現有人把蔣公騎馬銅像潑漆,還把馬腳給砍下來,事後居然還自以為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甚至被某些激進政黨拱為英雄。
我認為,這種行為不只不是正義、更不是英雄,而是 一次又一次在傷害台灣作為一個團結的整體,過去有人在台南砍八田與一的銅像,我也用一模一樣的態度譴責。
#面對歷史無須意識形態作祟
面對歷史,不要用意識形態。我們該做的,是共同正視歷史的事實與前人的功過,然後一起攜手往前,才有和解、團結的可能。
去年的9月21日,也是國際和平日,新北市政府在汐止鹿窟事件紀念公園舉辦了鹿窟事件追思會,身為市長我當然也出席。鹿窟事件是白色恐怖時期最大的一起政治事件,在1952年12月28日,當時的保安司令部及保密局派兵在鹿窟一帶展開一連串包圍、搜索及逮捕行動,想要打擊共產黨在北部地區勢力,當時總共有近千人被逮捕、有135位被告受軍事法院判決有罪確定,其中41人被判處死刑。
這起令人遺憾的事件,監察院歷時一年多,在2017年完成調查報告,並啟動國家賠償機制。我當時在追思會上,就不斷強調和平、人權的可貴與重要,並要時時刻刻提醒,不要遺忘,我們絕對不能再犯同樣的錯。
台灣走過威權時代,曾經留下過許多傷痕,但是面對上一代留下來的歷史,我們的態度應該是要用修復代替報復,朝瞭解、和解邁進,而不是製造更多誤解與對立。
#促轉會搞鬥爭
蔡英文總統曾經有很好的機會,但是她搞砸了。
促轉會的成立,應該是站在超然獨立的立場,促進社會更多和諧,歷史的真相當然要還原,傷害當然要彌補,但絕對不是用清算鬥爭的態度,結果促轉會居然變成了選舉鬥爭的工具。從促轉會副主委張天欽說出沒有好好利用這些資料來操作對付侯友宜那一刻起, 很抱歉,蔡英文妳的轉型正義就被看破了;從促轉會成員又中自比為東廠的那一刻起,很抱歉,社會大眾再也沒辦法相信民進黨是真心要找真相、追尋正義了。後來黃煌雄主委離開促轉會之後,我們才知道真心想做事的人在民進黨政府裡面根本沒辦法做事,因為民進黨只想搞鬥爭、只想著要拚選舉。
#正視過去團結面向未來
民進黨執政,整天都在搞去蔣化、去中化、去國旗化,哪天把中華民國也去掉了也不讓人意外。我認為這些都是過去的一部分,我2016年競選總統時就提出One Taiwan,我們只有一個台灣,我們只有一個團結的台灣,不分東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少、不分本省外省、不分原住民新住民,都共同生活在這邊。
一個國家強大與否,不是看它血統有多純正,而是看它包容性有多強。
我當總統,正視歷史事實,坦然面對歷史真相,但不搞分化鬥爭,讓和解成為台灣團結重生的力量!
2019.01.06

“這塊土地不分藍綠”
我始終相信,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你我,不分藍、 綠、還是白,對這片家園的熱愛都不至有差別,不同的只是,我們對怎樣能讓台灣利益最大化的想法及做法不同而已。
我不曾懷疑過這點,也請不要懷疑我。
臉書的留言,我都看了,幫我按讚鼓勵打氣的朋友, 我深深地感謝你們。按怒、批評我的聲音我也虛心接受,我相信來表達意見的都出於某種愛台灣、愛中華民國的心情,只是想法不同罷了。
台灣經歷過風雨飄搖的時代,才有今日的和平繁榮。 台灣自由民主的一切並不是憑空得來的,中華民國能屹立不搖到今天,有流血捐軀抗拒中共併吞的英勇軍人、有流汗打拼創造經濟奇蹟的辛勤勞工、也有斡旋奔走於兩岸之間的和平使者。無庸置疑,他們比我們都偉大。
我想說的是,務實面對問題並不是怯懦,高漲的情緒終會褪去,終究我們須冷靜思考接下來的路要怎麼走。
而負責任的政治人物,是要在關鍵時刻勇敢說出事實;負責任的政黨,是要能堅持長遠有利的政策方針;而負責任的國家領導人,是要有能力把國家帶往民主自由、安定繁榮的方向。
對於我所相信,對台灣最有利、最好的方式,對我們民眾的幸福與未來,最正確的方向,我不會沈默以 對,我會堅持到底!因為那是我們這一代的人共同的責任!